瑞禧科普-常用的荧光探针你知道有哪几种?

分类: 365是黑平台吗 时间: 2025-08-08 05:30:33 作者: admin 阅读: 9122 点赞: 104
瑞禧科普-常用的荧光探针你知道有哪几种?

荧光探针: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有特征荧光,并且其荧光性质(激发和发射波长、强度、寿命、偏振等)可随所处环境的性质,如极性、折射率、粘度等改变而灵敏地改变的一类荧光性分子。

荧光探针优点:使用便捷,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且不易受外界电磁场影响。

荧光探针应用:因本身特殊的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荧光成像,光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光热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声动力学治疗以及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TTA)等领域。还可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在核酸染色、DNA电泳、核酸分子杂交、定量PCR技术以及DNA测序的应用;荧光免疫法中标记抗原或抗体等。

BODIPY荧光探针:

二氟化硼-2-二-吡咯甲烷(BODIPY)是一类重要的有机荧光染料,由于其分子结构易于改性,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系列的BODIPY衍生物,并在荧光探针技术上得到应用。这类荧光染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摩尔习惯系数大、稳定性好、对pH、溶液极性不敏感等优点,因而在金属离子检测、pH值测定、DNA标记及测序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

香豆素荧光探针:

香豆素是一类重要的有机荧光发色体,许多香豆素类衍生物被广泛用作荧光增白剂、激光染料,以及用于高聚材料的着色剂。大多数的香豆素荧光染料为黄色,产生绿色荧光。取代后的香豆素衍生物,特别是给电子基团的取代,将增加其荧光量子产率。常见的取代基是7位上的羟基、烷基、烷氧基及烷氨基。实验证明,在3位和4位上引入吸电子基团,将导致吸收和发射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

菁染料荧光探针:

花菁(Cyanine,简称Cy)染料因其独特的共轭骨架结构、结构的可设计性、光谱的可调节性以及优良的吸收/荧光性能,广泛应用于荧光/光声探针、抗体/核酸/药物标记、组织染色、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学存储与光伏材料、光热治疗、光动力学治疗等领域。

荧光素荧光探针:

荧光素衍生物用作荧光检测试剂,量子产率高,其最大吸收/发射在492/525nm。将荧光素共价连接到药物、蛋白质及其它生物活性分子上来合成探针,可用于蛋白质、酶的检测及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对深入细致地理解生物活体活动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罗丹明荧光探针:

罗丹明是一类经典的呫吨类荧光染料,最大吸收/发射在496/52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高的荧光强度以及更低的pH敏感性,与荧光素类衍生物相比具有更强的光稳定性,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罗丹明类荧光探针极为适合于标记寡核甘酸,近年以其作为底物研究蛋白质、酶类引起了广泛关注,可特异性识别酶原,并筛选和分析酶原抑制剂。

芘荧光探针:

芘是一种研究介质极性的荧光探针,由于其激发单线态可以和基态芘分子碰撞形成激基二聚体,此二聚体在480nm处有较强的荧光,常用来测定蛋白质溶液的构象变化。衍生化芘试剂可用作探针来研究BSA的二聚行为。

金属酞菁类荧光探针:

金属酞菁类荧光材料为绿色固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吸收/荧光波长位于近红外区,在荧光成像,光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光热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声动力学治疗以及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TTA)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锌(II)-二甲基吡啶胺(ZnDPA)类荧光探针:

锌(II)-二甲基吡啶胺(ZnDPA)单元中锌离子中心带有正电荷,并与阴离子膜中磷酸根和羧酸根具有强的螯合配位作用,对凋亡细胞、细菌感染、炎症、肿瘤、血管类疾病等具有优良的靶向作用,是一类新型的靶向配体。ZnDPA修饰的分子/纳米诊疗试剂,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新型近红外TTQ二区荧光探针:

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荧光成像,是一种新型的光学成像技术,具有成像分辨率高、组织穿透深度高及自发荧光弱等优势,能实现对肿瘤的精准诊断。

更多相关动态欢迎关注小编瑞禧V生物(YQ202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