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get古典妆容画法,先认得这些古色!

然而上手后,就成了这样:
啊,如何才能熟练使用美术生看了都会流泪的彩妆盘,成为眉笔/腮红/唇彩一条龙服务的全能型选手呢!要知道,掌握颜色混搭还能省下不少口红钱。
不如先从认识这些古色开始。懂得其中的美,才能懂得运用美!
一起来认识中国传统颜色吧~
(点击色块即可知道颜色的古色名称)
/ 口红色系 /
赤
朱
绛
↓向下滑动查看古色说明↓
赤
“赤”字早在甲骨文中已可考。《释名·释采帛》则记载:“赤,赫也,太阳之色也。”可见赤是从太阳或火焰之色而来,是最古老的光明所在,难怪古人要尊其为五正色之一。涂赤色的口红,瞬间御姐,艳压全场。
朱
朱是最古老的化妆品,楚人宋玉称赞美女说“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朱色口红也是考试的加持法宝。
墨子说过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忠臣杜伯被昏君周宣王所杀,鬼魂便“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将宣王射杀,朱在这里化身为正统与正义。朱衣自古便是官服,并有入仕﹑升官的象征意义,相传欧阳修任翰林学士、主持贡院举试时,每次拿起朱笔批阅考卷,但凡佳作都会觉得身后有一朱衣人点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一点头”便由此而来。
绛
《说文解字》释:绛,大赤也。是比“赤”更深,比“朱”更暗的红。古代,有以绛色为军服色,增强杀气的传统。大约“绛”是最富于感情的红色,在战场上,是猎猎飞扬的绛红袍;在花月间,是一曲婉转的点绛唇;到了小说家笔下,又是一株泣血的绛珠仙草。
/ 腮红系 /
红
胭脂
茜
↓向下滑动查看古色说明↓
红
《说文解字》记载:“红,帛赤白色。”是类似桃色和粉色的浅红。属间色,地位远不如正色。自唐以后,红才逐渐成为泛指各种不同深浅明暗红色的统称,并包含了赤、朱、丹、绛等各种红色系称谓。
胭脂
胭脂又名“燕支”“燕脂”“焉支”,用于化妆和绘画的红色颜料。《中华古今注》载,早至商纣时,“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妆”。古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叫作“金花燕支”。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
茜
茜草,又名“蒨草”。《周礼注疏》中记载“蓝以染青,茜以染赤”,用茜草根熬成汁加以媒染剂,便是古老的红色植物染料。茜草所染出的颜色,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这一抹茜色涂在颊上,会让人神摇意夺,怦然心动。以茜草染就的衣物,更受女子喜爱,无论是“茜袖捧琼姿”的歌伎,还是“茜裙二八采莲去”的少女,都宛如初恋的泡泡般梦幻。
/ 眉色 /
黛
墨
棕
↓向下滑动查看古色说明↓
黛
“黛”为青黑色的矿物颜料,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化妆品之一,古代女子喜欢剔去眉毛,用黛来画眉。《释名》则解释:“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上溯至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女子就有画眉的习俗。古诗文中,以粉黛指代美女,以黛绿年华比喻女子的青春时代。
墨
“墨”是一种很特殊的黑色,一方面它指无光泽无亮度的黑,另一方面,它又兼具五彩。很早前的彩陶、竹简和帛画中,就有原始用墨的痕迹,这是来自天然矿物中的石墨和煤炭。
文人画家也强调“墨即是色”以及“墨分五色”之说,意指通过墨色深浅浓淡的多次渲染,也可以达到“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可以利用墨色的眉笔画出立体有层次感的眉毛~
棕
棕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泥土、自然、简朴。它给人可靠、沉稳的感觉。相比褐色,棕色更偏冷调。这款洋气又靠谱儿的眉色也可以尝试哦。
中国古色还有很多,天青、月白、鹅黄、胭脂、郁金、银白、黛、鸭头绿……以上只是简单的介绍中国古色,想要了解更多好看的古色,青简的《古色之美》不要错过了。从天水碧到太师青,八大色系七十余种传统美色,一本读懂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
古色之美
青简 著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权威再现71种经典古色
依据中科院权威色值,《释名》《说文解字》等经典史料,甲骨文、金文等古字字形,精准呈现天青、月白、胭脂、藤黄、天水碧等71种至美古色。
品读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央土,土色黄”“近朱者赤”……分析色彩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一本读懂色彩背后的中国文化。
讲述国宝器物的色彩故事
元人为什么迷恋青花瓷?慈禧太后为什么喜爱翡翠?胭脂背后有怎样的血泪往事?解读器物色彩背后的历史故事。
人气摄影师青简全新力作
她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转载,被誉为“美得让人窒息”。走遍大半个中国,用镜头再现中国传统颜色之美。
▼获得古色宝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