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重要事实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感染。目前,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口面临登革热感染风险,估计每年有1亿至4亿人感染。登革热见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多发生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虽然许多登革热感染不会引起症状,或仅为轻微病症,但这一病毒偶尔会导致较严重的病例,甚至死亡。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依赖于蚊媒控制。目前,对登革热/重症登革热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但及早发现和提供适当的医护可大幅降低重症登革热的死亡率。概述登革热(“断骨热” )是一种从蚊子传播到人的病毒感染。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较为常见。
大多数感染登革热的人不会出现症状。对于有症状的感染者来说,最常见的症状是高烧、头痛、身体疼痛、恶心和皮疹。大多数患者会在1-2周内好转。有些人发展为重症登革热,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是重症病例,登革热可能会致命。
可以通过避免蚊虫叮咬来降低登革热风险,尤其是在白天。
目前尚无登革热特异性治疗方法,可用止痛药进行治疗。
症状大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会在1-2周内好转。极少数情况下,登革热可能会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如果有症状,通常在感染后4-10天出现,并持续2-7天。症状可能包括:
高烧(40°C/104°F)剧烈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和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胀皮疹。第二次感染的人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较大。
重症登革热症状通常在退烧后出现,症状有:
严重腹痛持续呕吐呼吸急促牙龈或鼻出血疲劳烦躁呕血或便血。非常口渴皮肤苍白和冰冷感觉虚弱。出现这些严重症状的人应该立即就医。
康复后,患有登革热的人可能会连读数周感到疲倦。
诊断和治疗登革热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重点是治疗疼痛症状。大多数登革热病例可以在家中用止痛药治疗。
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控制疼痛。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
重症登革热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
全球负担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登革热发病率急剧上升,从2000年到2019年,向世卫组织报告的病例从505 430例增至520万例。绝大多数病例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经自我管理后即可痊愈,因此,登革热病例的实际数量多于报告数量。许多病例被误诊为其他发热性疾病(1)。
2023年记录的登革热病例数最多,影响到世卫组织所有区域的80多个国家。自2023年初以来,登革热持续传播,病例数意外激增,导致超过650万例,创历史新高,并报告了逾7300例登革热相关死亡。
有几个因素与登革热流行病蔓延的风险增加有关: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分布不断变化,特别是在以前没有登革热的国家;2023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后果和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雨增多且湿度增高;COVID-19大流行期间脆弱的卫生系统;面临复杂人道主义危机的国家的政治和金融不稳定以及人口大量流动。
一项模型估算显示,每年有3.9亿例登革热病毒感染,其中9600万例有临床症状(2)。另一项关于登革热流行率估算的研究表明,全世界共有39亿人面临登革热病毒感染风险(3)。
该病目前在世卫组织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100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亚洲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70%。
登革热正在蔓延到欧洲、东地中海和南美洲的新地区。
2023年是报告登革热病例最多的一年。世卫组织美洲区域报告了450万例病例,其中2300例死亡。亚洲报告的病例数量较多:孟加拉国(321 000例)、马来西亚(111 400例)、泰国(150 000例)和越南(369 000例)。
传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热病毒通过已感染雌蚊(主要是埃及伊蚊)的叮咬传播给人类。其他种类的伊蚊也可以成为病媒,但影响通常次于埃及伊蚊。然而,2023年,欧洲出现了由白纹伊蚊(虎蚊)导致的登革热本地传播激增情况。
吸食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在蚊子的中肠内复制,然后扩散到包括唾液腺在内的次生组织。从摄食病毒到实际传播给新宿主所需的时间称为外潜伏期。当环境温度在25-28°C之间时,外潜伏期大约需要8-12天。外潜伏期的变化不仅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若干其它因素,例如每日温度波动幅度、病毒基因型和初始病毒浓度也可以改变蚊子传播病毒所需的时间。蚊子感染后,余生均可传播病毒。
人传蚊蚊子会通过吸食含登革热病毒的人类血液而感染。被叮咬者可能已经出现登革热感染症状,也可能是尚未出现症状(出现症状前),还可能未出现任何疾病体征(无症状)。
从人到蚊子的传播可能发生在某人出现疾病症状之前2天,也可能发生在退烧后2天。
蚊子感染的风险与患者的高病毒血症和高热呈正相关;相反,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与蚊子感染风险降低相关。大多数人的病毒血症持续4-5天,但最长可持续12天。
母婴传播登革热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蚊媒。然而,有证据表明存在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从怀孕的母亲传染给她的婴儿)。同时,垂直传播率似乎很低,但垂直传播风险似乎与孕期感染登革热的时间有关。如果母亲确实在孕期感染了登革热,婴儿可能遭受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胎儿窘迫等问题。
其它传播方式已有通过血液制品、器官捐献和输血方式传播的罕见病例记录。同样,病毒在蚊虫体内的经卵传播也有记录。
危险因素以前感染过登革热病毒会增加个人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
城市化(尤其是无序城市化)通过多种社会和环境因素(人口密度、人员流动、获得可靠水源、储水做法等)助长了登革热传播。
社区面临的登革热风险还取决于人们对登革热的了解、态度和做法,这是由于接触登革热与储水、植物养护和自我保护以防蚊虫叮咬等行为密切相关。让社区参与常规的病媒监测和控制活动,可大大增强社区的抵御能力。
病媒可能会适应新的环境和气候。登革热病毒、宿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因此,疾病风险可能会随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而变化和转变。
预防和控制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在白天很活跃。
可通过以下方式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和降低患登革热的风险:
穿尽可能多遮盖身体的衣服;白天睡觉时使用蚊帐,最好是使用喷有驱虫剂的蚊帐;使用纱窗;使用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或IR3535);以及使用蚊香和喷雾驱蚊器。可通过以下方法预防蚊虫滋生:
通过环境管理及治理措施,防止蚊子进入产卵栖息地;妥善处置固体废物,移除存水的人造栖息地;为家庭储水容器盖上盖子,并每周清空和清洁;在室外储水容器施用适当杀虫剂。如果患登革热,请务必:
注意休息;多喝水;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处理疼痛;避免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以及如发现有任何严重症状,请尽快联系医生。迄今为止,有一种疫苗(QDenga)已在一些国家获得批准和许可。但是,仅建议在高传播环境中用于6 至 16 岁年龄组的儿童。正在对另外几种疫苗进行评估。
世卫组织的应对世卫组织采取以下措施应对登革热:
通过其合作实验室网络支持各国确认疫情;向各国提供有效管理登革热疫情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支持各国改进报告制度并了解疾病负担真实情况;与一些合作中心一起在国家和区域层面提供临床管理、诊断和病媒控制培训;制定以证据为基础的策略和政策;支持各国制定登革热预防和控制策略,并采用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年)和全球虫媒病毒倡议(2022-2025年)。审查杀虫剂产品和应用技术等新工具的开发情况,并提出建议;收集100多个会员国关于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的正式记录;以及出版登革热指南和手册,协助会员国开展监测、病例管理、诊断、防控工作。参考资料Waggoner,J.J.等,尼加拉瓜感染Wi1患者的病毒血症和临床表现。Waggoner,J.J.等,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感染者的病毒血症和临床表现。《临床传染病》,2016年。63(12):第1584-1590页。Bhatt,S.等,登革热全球分布和负担。《自然》,2013年。496(7446):第504-507页。Brady,O.J.等,通过循证共识完善登革热病毒传播的全球空间限制。《PLOS被忽视的热带病》,2012。6(8):第e17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