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珠中的“珠”与“玑”有什么区别?

自古以来,形容一个人文章好,用四个字:字字珠玑!
啥意思?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琢磨,去粗存精,一句是一句,多一字太繁琐,少一字不成句。精辟,经典,没有废话。
就像一颗颗珠子,充分打磨过的。
有一次,这样向儿子解释时,他“哦”声连连。末了,忽而扬起头问:老妈你说来说去说了个“珠”,那么“玑”呢?
玑?难倒我了。
多年里,用“字字珠玑”去赞美别人,也接受别人的赞美,却一直没有去琢磨“珠”与“玑”的区别。
2014年冬天,良渚博物院与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我和朋友欣然前往。
幽暗的展厅里,缓缓移步向前,突然看到一串“玛瑙珠项链”,是由黑、白、棕色相间的玛瑙小管组成。我俩都好兴奋,又拍实物又拍简介,相互对比照片的效果,换了角度继续拍。简介的最后一句说这串项链“是极为罕见的汉代玉佩饰”。哇,那我们的那些古珠项链,很多比这个厉害啊,陶醉感油然而生。
漆器、玉器、青铜器……一件件看过去,临到一小盒蚕茧似的东西,我突然脑子“哄”的一下,站着不走也不说话了。朋友以为我看到了重大宝贝,过来一瞧,说:泥的,怎么啦?
是啊,只是一些白泥丸子,但它们的名字叫“泥珠玑”。简介上写着:“仿珍珠。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以白膏泥制成,出土时盛于绢袋。”
展开全文
原来,“玑”是指不圆者。
如此说来,我们这些古珠爱好者,应更名为“古珠玑爱好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珠子,除了圆的,还有方的、扁的、菱形的、橄榄形的、喇叭形的、秤砣形的、长短管子的、不规则的等等。这些实际上都是“玑”。
试想,有人递颗珠子过来问:“这颗玑是哪个朝代的?”太有趣了吧。
事实上,不知从何朝何代开始,约定俗成,“珠”与“玑”统统叫作珠子了。在形容珠子时,“玑”这个字几乎作废。
玑,内含千变万化。就说方形吧,对角稍稍一按,就是棱形;磨角,就是圆珠;一头拉长,就是滴水形;两头同时拉长,就是勒子。圆勒子一片片切细,就是璧。李白说“黄金白璧买歌笑”……玑能带来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没文化吃亏啊。因为不认识一个字,错过了启发孩子想象力的大好时机。
雅活书系 古珠之美
作者:许丽虹 梁慧 著
中国古代珠子(修订版)
作者:朱晓丽
文玩老珠子
作者:张梵 编著
(文章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雅活书系《古珠之美》,作者:许丽虹、梁慧,本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本平台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